找到相关内容508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1)

    从此角度来看佛性论发展时代大乘经、论是如何定义大乘。佛性论的研究在这一世纪的佛教义理研究上一直是学者们认为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事实上东、西学者在这方面的努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硕果累累。佛性论的研究情况...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348413.html
  • 弥勒净土论(4)

    三百年到五百年间这一看法。对此,或许有人会起疑问:既是这样,那大乘教到底起于何时?目前虽然还没有深入到论及“大乘教非佛陀本人创说”的程度,但也并不是像泰西学者们往往想像的那样由龙树所创。在龙树以前,...

    (日)松本文三郎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0348768.html
  • 圆测之研究——传记及其思想特色(1)

    妙义无穷,抑西学之迷群有托。垂拱中(则天),吾君慕法,累表请还,圣帝垂情,优诏显拒。故其来也,是避秦之贤胤,其去也,为辅汉之慈灵。自是我国释门,高山仰止,修业若四河归海,发言如万籁吟风。诸德会议曰: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348790.html
  •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4)

    外来思想,“惟以多为贵”,“如久处灾区之民,草根木皮,东雀腐鼠,罔不甘之。乃颐大嚼,其能消化与否不问,能无召病与否更不问”[注释: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对待西学的能度,大抵也是如此。培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0749899.html
  • 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与日本(2)

    得到当时东本愿寺最高学府高仓学寮学头云华院大含的赏识,而获赐名香顶。十四岁开始入儒学者广濑淡窗门下,不久即以“三才子”之名为世人所知。二十二岁以后,香顶开始接触佛学和西学知识。到明治元(一八六八)年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2450080.html
  • 关于“禅”与禅宗的反思(2)

    因缘,在肯定以新学、西学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主义文化作了断然的否定,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主张。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论根植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450128.html
  • 民国时期的佛学与社会思潮(3)

    释或部分或整体地包括进去了,他估意称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玄学为体,科学为用”就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佛学与玄学又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与张君励不同的是,丁文江不认为宗教是玄学,也不认为佛学...佛学而非儒家、西学才最适合于当今的中国。而持东方文化论或持西方文化论的人士中,都有一些人谈到了佛学及自己对佛学的认识评价。  下面我们分三节来论述本章所含的主要内容,以搞清佛学与东西文化论的关系。  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050172.html
  • 民国时期的佛学与社会思潮(4)

    儒家之学的儒学家,至于他是“新儒家”还是“旧儒家”?学术界意见并不一不致。不一致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新旧儒家的划分标准看法不一(注释:我们认为,既继承儒家学说,又融会西学新学,并努力使儒学现代化的儒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050173.html
  • 圣空法师著:清世宗与佛教(2)

    制铳炮等功利性强的西方技术,有助于中国的军事工业,因此康熙对西方科学的兴趣可说是以实用为先作考量;其它的西学如数学、音律、地理等西方学术,康熙也以开放的心态和好学的精神来学习,代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思想...

    圣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250295.html
  • 中国佛教史讲纲

    的命运。为了追求民族之生存与发展,此期的全体中国人,在政治上推翻了五千多年的君权帝制,蹒跚地走向民主共;在思想上则从西学、中体的矛盾中,努力地思索其未来的出路;在经济上亦由资、社二边的隔碍,而渐渐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0350429.html